【文汇报】 大学秋季校园招聘新风向:越来越多毕业生到五个新城和临港新片区“报到”

发布者:潘帅豪发布时间:2021-12-17浏览次数:83

高校秋季校园招聘临近尾声,部分应届毕业生已经“签”了!上海海洋大学工程学院2022届毕业生黎广生在这个秋招中先后拿到三家企业的录用通知,综合考虑区位优势、个人发展空间以及住房、人才政策等因素后,他最终选择与上海华力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签约,成为一名管培生,将临港作为职业生涯的起点。

据统计,2022届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人。这是高校毕业生规模首次超过千万,也是近几年增长人数最多的一年。在上海,2022届高校毕业生预计达21.7万,与2021年同期相比增加1万左右。

做好2022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上海将继续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价值观。多位高校就业办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谈到,从秋招现场看,受益于政府、高校、企业三方同向发力,加之政策层面的“暖风”,五个新城和临港新片区正形成吸引人才的 “强磁场”,来自这里的很多企业今年加大揽才力度,也成为越来越多沪上毕业生眼中的“香饽饽”。

五个新城和临港企业受热捧

今年11月底,一条消息引来众多毕业生的关注。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对外发布称,本市试点“在五个新城和自贸区新片区就业的上海市应届研究生毕业生符合基本条件可直接落户”。

人才政策效应,也在多所高校的招聘会上显现。日前,在上海海洋大学举行的一次招聘会上,来自五个新城和临港企业的招聘摊位前,可谓人气爆棚。“尤其是生物和医药方向的毕业生,基本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上海海洋大学就业创业服务中心主任孙红刚激动地说,今年企业带来的招聘岗位和往年相比也明显增多,还有企业在校招时开出了招聘2000人的“大单”。

“从招聘现场来看,企业方特别给力。只要我们的同学投递了简历,企业在现场就启动初筛工作,对于一些好苗子,当场就给出签约承诺。”孙红刚说。

上海电机学院研究生王孚人是同学口中的“面霸”。在今年求职时,他手握多个offer,最终签约上海积塔半导体有限公司。在临港求学七年,他目睹了这里日新月异的发展。“临港不仅有好的政策、优美的生态环境,还有不错的就业机会,这里值得我为之奋斗。”王孚人说。

实际上,抛开落户这一因素,沪上高校学生对五个新城和临港的好感度也逐步上升。在临港大学城,不少老师发现,近两年来,毕业后选择留在临港新片区工作的学生越来越多了。上海电机学院做过一个初步统计,2021届毕业生中有169名毕业生扎根临港,占比居临港地区高校前列;而在上海海洋大学2021届毕业生中,本科生就业留沪占比71.50%,研究生就业留沪占比52.33%,留在五个新城的毕业生325人,在临港新片区就业的共计117人。

五个新城和临港的强烈揽才渴望、硬核引才举措,也是吸引毕业生的重要原因。华东师范大学学生职业发展中心主任刘继亮也有一则新观察:以前,该校毕业生求职会“以母校为中心画圈找工作,不希望离中北校区太远,更希望留在市区工作”。但现在,有意向去五个新城学校任职的学生越来越多了。

他分析,相比中心城区的学校,五个新城和临港地区的学校对师资的需求量更大,在招聘时也非常诚恳,吸引了学校一批乐教、适教、从教的青年学子。当然,从另一个维度看,也表明毕业生的择业观趋于理性,懂得把眼光放长远,更看重发展前景和企业的潜力。如果五个新城和临港有好工作,他们就愿意奔赴。”

高校就业服务精准发力

引导毕业生理性择业,高校的就业服务精准发力。

在上海电机学院,围绕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教师全员上阵,尽一切力量“引流入海”,让招聘岗位“滴水成湖”。“特别是这两年,不少老师主动‘走出去’,积极拓展临港朋友圈,为毕业生开辟更多就业机会。”上海电机学院党委学工部副部长张跃辉介绍,该校将“服务毕业生在临港新片区就业”作为重要的提升就业质量的抓手。依托临港管委会和产业区,共享共通信息平台,经过一段时间的“对接”,目前,积塔半导体、上飞装备、临港科技城、恒赛生物、特斯拉等知名企业都陆续成为该校重要的“朋友圈好友”。

“学校每年举办两场大规模招聘会,入驻企业达250多家,其中,至少三成企业来自临港新片区。”张跃辉说,充分考虑疫情防控的要求,学校积极通过线上拓宽就业渠道,已全年累计向2021届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1.5万个,发布自贸新片区招聘信息千余条。

在上海海洋大学,学校不仅带着学生走进五个新城,实地感受工作环境和氛围,还会不定期组织生物医药、能源制造、人工智能等专场招聘,对接新城和临港企业的用人需求,搭建好企业和学生之间的桥梁。

多举措解决青年人才后顾之忧

“打造人才高地,并非一句空口号。” 临港新片区投资促进服务中心主任顾长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直言,“大学生毕业后愿意去的地方才叫人才高地。”而从临港高校毕业生去向来看,临港新片区要从培养人才到留得住人才,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亦是关键。

顾长石介绍,到2035年,临港将努力打造成为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打造开放创新、智慧生态、产城融合、宜业宜居的现代化新城。目前临港新片区的很多产业尚在建设之中,未来2至3年,这里将有更多人才需求产生,也会迎来人口导入的高峰期。

一边是蓬勃发展带来的人才需求,一边是高校源源不断输出人才。顾长石介绍,“十四五”期间,临港新片区预计新增供应各类住房1600万平米、约20万套。与此同时,在公共租赁住房及人才公寓方面,将提升建设品质和装修标准,为大学毕业生、新引进人才等人群提供保障。

具体到企业,来自五个新城和临港的多家用人单位不仅提供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福利,通常还配备了员工宿舍、餐厅、通勤车、医务室、洗衣房、阅览室等。上海华力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苏瑞琴介绍,为吸引人才,公司已策划、形成整套激励体系,提供广阔的职业发展通道。“公司每年有300名员工进入人才训练营,开展为期一年的专业理论学习及技能培训,助力人才快速成长。”

链接:http://wenhui.whb.cn/zhuzhanapp/xue/20211217/438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