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学好党史这门必修课

发布者:邱骋发布时间:2021-04-01浏览次数:31

本报记者 仲立新 任朝霞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学习传承‘铁军精神’,一定会给你们带来巨大的支持和滋养。”今年新学期伊始,华东师范大学以一堂生动的党史课启动全校党史学习教育,该校党委书记梅兵为同学们开讲“第一课”,以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老战士中110岁的施平和100岁的胡友庭两位华师大老书记将新四军“铁军精神”注入办学育人的实践为教材,号召全校师生从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奋进的力量。

  书记讲好“第一课”,这只是上海在广大师生中高标准高质量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的一个侧面。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召开以来,上海教育系统迅速行动,积极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进课程内容、进教学过程、进队伍建设,有机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汇聚丰富资源,用好“最鲜活教材”

  新学期“现代农业理论与实践”第一课,上海交通大学兼职教授严胜雄带领学生重温百年党史,感悟党带领人民解决“三农”问题取得的伟大成就。鲜活的课堂内容在学生中引发强烈反响,“思想之光”照亮了学生们的心田,2019级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生戴一非激动地说:“我们应该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寄语,以强农兴农为己任,为国家农业发展作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党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如何将丰富的党史资源有效转化为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最鲜活教材”?上海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课程思政育人体系,目前已经首批立项研制57个专业门类课程思政教学指南,系统挖掘梳理各学科的价值教育引导元素,将党史学习教育内容有机融入培养方案、教学大纲,为高校教师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课程思政提供规范指导。

  在华东政法大学的课程思政研究中心,各学科教师集体备课成为常态,党史学习教育正在以不同的教学形式融入课程思政体系。上海还大力支持高校挖掘革命遗址、档案资料、校史校训等资源,开发各具特色的课程教学配套资源。上海大学利用上海红色文化研究院的多方联动优势,整理档案史料和革命文物,充实到“中国系列”等课程内容之中。上海音乐学院汇编《初心与使命——歌声中的中国共产党》歌曲集,用特定题材的歌曲回顾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

  党史是每一个学段的必修课,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地讲好党史,成了最近上海思政课教师的核心课题。3月17日,上海电机学院与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6所合作共建中小学一起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集体备课会,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授和中小学校长、书记、思政课教师们一起研讨不同学段讲好党史课的教学方法。上海电机学院党委副书记杨若凡表示:“要通过课程资源有效共享,用高校的‘大手’拉住中小学的‘小手’,一起学好党史必修课。”

  上海市教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上海正在积极打造党史学习教育示范课堂,还将围绕“伟大的起点”等党史主题,开发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观摩示范课,推动大中小学党史学习教育更好贯通。

  讲好党史故事,让课堂“活”起来

  “党史学习教育一定要与思政课有机融合,”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齐卫平长期从事党史党建研究,他强调,“要讲好党的故事,讲好党史故事,应善于用故事阐释道理,而不是牵强附会地、生硬地灌输。”

  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有机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上海十分注重在创新课程教学方法上下功夫,不断创新形式,找准育人角度,实现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

  “要用细节打动人心,引发情感的共鸣。”上海电机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主任张旭在谈及自己的教学实践时说,她经常会在课堂中引入歌曲、诗歌等元素来引领学生体悟历史情境,效果很好。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教师陈明青在分享教学经验时也表示,自己十分注重打破课堂围墙、把讲台搬进社会,创设情境让学生从“共情”走向“共鸣”。

  为提升育人实效,上海不少学校都积极打造“行走课堂”,大力推广现场体验式教学、全景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方式,让党史教育“活”起来、党史体验“强”起来。比如,复旦大学新闻学专业课程开展沉浸式教学,组织学生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共产党宣言》展示馆等场馆,现场教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中国与时俱进、发展创新的历程。上海外国语大学专业教师开设多语种“中外时文选读”等课程,带领学生用世界语言讲述中国故事。

  在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等学校,还通过科技赋能建设网络课堂平台,推动学生沉浸式、立体化学习党史。比如,学生戴上VR设备,观看VR+8K全景式影片《遵义会议》,就可以身临其境感受中国近现代史上伟大的转折点——遵义会议。

  提升教师育人能力,讲出“大格局”

  教育者要先受教育,讲信仰者自己要有信仰,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课程思政体系,对教师的育人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

  “如今的大学生一出生就生活在物质相对丰裕的时代,与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艰苦卓绝、浴血奋战的那段历史在时间上有一段距离,因此,大学更要上好历史课、党史课。”在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看来,课程思政与学生“亲密”接触,可以从更宽的视野、更大的格局来讲好历史。

  思政课堂的独特之处就在于以知识为载体而不止于知识传授,更要明理、增信、崇德、力行。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崔涵冰说:“作为思政课教师,自身要做党史学习教育中的先行者,只有做到先学一点、学深一点,才能在教学实践中讲活一点、讲透一点。”

  将党史学习教育有机融入课程思政体系,育人责任就落到每位教师身上,育人要求就落到了每门课程之中。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刘海波是一名教龄已经超过17年的党员教师,他通过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学习教育活动,将自己的学习体会融入课程设计,以自身成长带动教学增色。“引导学生在专业学习的同时增进政治认同和责任担当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刘海波说,作为受学生信任的专业课教师,他的课堂从不回避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困惑,而总是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从不同维度去分析和思考,进而形成正确的认识。

  育人自育师始。近年来,上海狠抓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搭建思政教师和专业教师共同成长的平台,一批批像崔涵冰、刘海波这样的优秀教师迅速成长。

  接下来,上海将设立专题研究项目提升思政课教师讲党史的思想性、针对性和亲和力,搭建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结对机制,提高全体教师党史理论水平,实施课程思政金课名师打造计划,推动专家学者将党史融入专业课堂,实施“引智讲学”行动计划,聘请党政领导干部、社科研究机构、党校专家学者、新四军老战士和先进人物,担任兼职教师或校外辅导员,充实课堂教学力量。同时,上海还将推动各高校学生在课程学习之余讲党史故事、谈学习体会,引领广大学生群体对党史“主动讲、主动听,用心讲、用心听”。

链接: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1-03/25/content_591969.htm?div=-1